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小学的班干部制度是怎么回事?

小花生网 2021-04-05

檩子:没想到这事儿的历史渊源还挺深,话说回来,檩子当年做过一阵子班干部,还挺开心的 。。。



传统的班干部制度,最早来源于前苏联。十月革命胜利以后,学校的集体教育成为了前苏联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,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·马卡连柯创立了班级集体理论,后来,苏霍姆林斯基又对该理论进行了完善。马卡连柯曾说,”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”,而是”由于目标的一致、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纪律的统一体”。这个统一体运转的主要核心就是由班干部组成的班委。马卡连柯在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学校里,设有班长制度。”这些班长受校长的指挥,是班主任的助手”,主要负责”照管上课和休息时班上的纪律,照管班上的公共秩序和清洁,保护班上的财物。每班的值日服从班长的领导,班长对他们的工作负责。”按照教师的要求,班长可以让班里破坏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领导和服从的能力。

中国的班干部制度正是师从苏联。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班委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,受传统官本位文化、”教师中心观”和马卡连柯班集体建设思想的影响,”管理工具型”的班委会盛行,班干部多挑选听话成绩好的学生,一旦任免不再轮换。20世纪80年代后,班干部制度才开始提倡民主选举和自主管理,但传统的班干部制度仍是主流。集体教育对班干部有严格的要求,起类似作用的还有共青团和少先队,团、队、班几套系统并排而行。

学生管理学生的班干部制度,在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。日本的班级里没有班长和其他班干部,任何孩子都无权要求别的孩子做什么。一些必要的协助班级运转的委员会是存在的,但也不是权力机构,而是以服务性为主。在美国,学校班级里有”班代表”,但与中国的”班干部”有本质区别。”班代表”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出来的一个同学, 要代表全班把同学们对学校、教师、教学、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反映给学校领导, 类似于班级发言人的角色, 而并无协助教师管理同学的行政权力, 因而在地位上和其他同学是平等的。

中国的班干部制度,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行政干部管理制度。一般来讲,我国的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实行”双套班子制”,既有群团组织的干部,也有班委会等行政干部,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以班主任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。以小学为例,有少先队的、团的,还有行政的。在班内有支部,在学校有委员会;还有班委会和学生会等。

在我国中小学校,班级的角色结构基本上都是三个层次:第一层是班级管理角色,即班委会成员;第二层是小组管理角色,即各小组正副组长;第三层是”群众”角色,即班级中的一般成员。这是一个”金字塔式”的角色结构。多年来,能够当选为班干部的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,而且任期较长。1991年,南师大教育专家吴康宁教授对1470名六年级的学生调查表明,六年内有干部经历的学生仅占17%,其中当干部长达5至6年的占55.2%;在三年以上的学生占87.2%。这说明大约自三年级始,小干部角色就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,而其他的83%的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从没有过当干部的经历。

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,中国的学校基本采取大班制,单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无法实现班级管理。班干部在开展班级工作时,有时起到替代班主任的作用,因此必须要转移班主任的一部分权力以便工作顺利进行。对于权力的范围大小,不同人存在不同认识。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国内《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》显示,大多数学生认可班干部的任务分配权、决策权,不认可班干部的人员调动权、惩罚权、优先获得荣誉权。但无论是班干部还是非班干部,都认可了这种隐含权力的存在。调查显示,学生总体认为班干部最主要的工作是协助教师处理日常工作,管理班级纪律、卫生各种事务,帮助同学解决学习、生活的困难。而从三类职责的划分看,协助教师被认为是班干部最重要的职责。

通过班干部,班主任实现了对班级的间接领导和管理。班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、学习、文娱活动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工作,包括做好班主任布置的工作和管好同学,向班主任汇报情况,尤其是当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中发生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班干部是教师管理班级的手段,实行权力主义、行政命令的学生干部模式:听话、可控制、”易驯服”是其基本特征。因心智发育较早,成绩好又听话的女同学是班干部的主要成员,还常常因打小报告而遭同学孤立,人缘也不好。

相比一般同学,班干部在班级中的”地位”相对更高,自我权威意识也更强。吴康宁教授调查了有三年以上干部经历的学生在成就感、参与意识与权威意识上与无干部经历者之间的差异,结果显示,有三年以上干部经历的学生有极为明显的优势,其中有成功感者占82.6%,参与意识强的占85.8%,自我权威意识强的占90.8%,而后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.O%、31.O%、12.3%。

这种”自我权威”,或许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,更好地成长,但因中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,也容易失控,酿成悲剧。据媒体报道,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某小学一个11岁的三年级学生,仅仅因为”不听班长话”,就遭班长惩戒,头发险些被扒光。该女生上课爱摇头咂嘴,班长屡次批评不听,以班长为首的三个同学就施以拔头发的”惩戒”。女生有些地方的头发已无法长出,经河北省法医门诊鉴定为九级伤残。

因为手上或多或少的权力,很多学生热衷于当班干部。有媒体曾进行调查,在180名接受调查的一年级小学生中,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占到89.5%。而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%。其中,想当班长的学生高达七成。对于学生们为何想当班干部,学生们列举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有近两成学生当班干部是”想和老师套近乎”,只有不到7%的学生会想到在当班干部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提升自己。至于在大学中,近年来的媒体则经常报道,大学学生会已经完全官僚化,学生干部们则是一个小官场,为当选干部,什么厚黑手段也用上。

即使当不上班干部,也不能忘了巴结之。吉林长春的一些小学生,为了能让班干部在老师面前时常给自己”美言”几句,竟给班干部送礼,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班干部,在开学之初收到同学送的礼物多达20多件。类似的现象,在国内其他地方也不鲜见。一位河北石家庄的小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,送给班长和副班长的礼物是不一样的,而科代表收到的礼物和班长副班长又各不相同。班长的权力最大,得到的礼物数量和质量都是最好的。而其它班干部们得到的礼物就要看他是分管哪个方面的工作了,管纪律的班干部,一般都比较吃香,相比之下,管卫生的班干部就不及纪律干部收到的礼物多。

班干部”官味”越来越浓,并不能过多的责怪学生,而是整个社会”官本位”风气所致。无论是整个大的社会环境,还是具体到个人,官僚系统都因其福利和地位而备受追捧,每年国考都是数千人争着一个席位。如果能在学校里就当上”官”,自然是让家长倍感欣慰。据工人日报报道,谈起自己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干部时,郑州市民何先生说,现在竞争太激烈了,平时不仅要经常给孩子零花钱用来请同学吃吃饭、送点小礼物什么的,必要时还要跟老师”走动”一下,请老师”照顾照顾”。


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



Kiddo里有60多份主要适用于2-14岁孩子的阅读书单;还可以用日程表来安排和管理阅读任务,记录阅读书目,点击阅读原文,免费进入“阅读俱乐部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